之一。在温度测量中,热电偶的应用极为广泛,它具有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制造方便、测量范围广、精度高、惯性小和输出,使用十分方便,所以常被用作测量炉子、管道内的气体或液体的温度及固体的表面温度。
接线方法:热电偶是和配套的二次表使用的,热偶用延伸电缆,接到二次表上就行了。这个电压很小的,是mV级的,要分正负极的。
安全可考及维修方便,而且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和生产操作.要满足以上要求,在选择对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安装部位和插入深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为了使热电偶和热电阻的测量端与被测介质之间有充分的热交换,应合理选择测点位置,尽可能的避免在阀门,弯头及管道和设备的死角附近装设热电偶或热电阻。
2、带有保护套管的热电偶和热电阻有传热和散热损失,为减少测量误差,热电偶和热电阻应该有足够的插入深度:
一般都应将其测量端插入到管道中心处(垂直安装或倾斜安装).如被测流体的管道直径是200毫米,那热电偶或热电阻插入深度应选择100毫米;
(2)对于高温度高压力和高速流体的温度测量(如主蒸汽温度),为了减小保护套对流体的阻力和防止保护套在流体作用下发生断裂,可采取保护管浅插方式或采用热套式热电偶,浅插式的热电偶保护套管,其插入主蒸汽供热管道的深度应不小于75mm;热套式热电偶的标准插入深度为100mm;
(3)假如需要测量是烟道内烟气的温度,尽管烟道直径为4m,热电偶或热电阻插入深度1 m即可;
(4)当测量原件插入深度超过1m时,应尽可能垂直安装,或加装支撑架和保护套管。
热电偶是温度测量仪表中常用的测温元件,它直接测量温度,并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通过电气仪表(二次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的温度。各种热电偶的外形常因需要而极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却大致相同,通常由热电极、绝缘套保护管和接线盒等主要部分所组成,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及电子调节器配套使用。
接着显示仪表量程范围,再测仪表下排的数码管显示设定温度,仪表上排数码管显示测量温度。若仪表上排数码管显示不是发热体的温度,而显示“OVER”、“0000”或“000”等状况,说明仪表输入部位产生故障,应作如下试验:
1)把热电偶从仪表热电偶输入端拆下,再用任何一根导线把仪表热电偶输入端短路。通电时,仪表上排数码管显示值约为室温时,说明热电偶内部连线开路,应更换同类型热电偶。若还是以上所说的状况,说明仪表在运送过程中,仪表的输入端被损坏,要调换仪表。
2)把上述故障仪表的热电偶拆去,换用旁边运行正常的同种分度号仪表上接入的热电偶,通电后,原故障仪表上排数码管显示发热体温度时,说明热电偶连线开路,更换同类型热电偶。
用万用表两表棒去测热电偶两端,若万用表上显示的电阻值很大,说明热电偶内部连接开路,更换同类型热电偶。否则有一定阻值,说明仪表输入端有问题,应更换仪表。
4)按照仪表接线图接线正确,若仪表通电后,仪表上排数码管显示有负值等现象,说明接入仪表的热电偶“+”与“—”接错而造成的。只要重新调换一下即可。
5)接线正确仪表在运行时,仪表上排数码管显示的温度与实际测量的温度相差40度~70度。甚至相差更大,说明仪表的分度号与热电偶的分度号搞错。按热电偶分度号B、S、K、E等热电偶的温度与毫伏(MV)值的对应关系来看,同样温度的情况下,产生的毫伏值(MV)B分度号最小,S分度号次小,K分度号较大,E分度号最大,按照此原理来判别。
阻是两种常用的测量温度的传感器,它们各自具有优点和缺点,在应用时应该要依据详细情况选择使用。在做测量时,第一步是要判断是需要使用
(thermocouple wire)是用于测量温度的一种传感器。它们由两种不同的金属
是一种用于测量温度的设备,其原理是利用不一样金属材料接触时产生的温差电动势来测量温度。
可检测0-1000度的温度范围(甚至更高)所以,前者是低温检测,后者是高温检测。第
都是常用的温度传感器,它们在测量温度时都有一定的优缺点。下面我们来仔细地了解一下
就要用到补偿导线,补偿导线是一对由不同化学成分金属材质导线组成的,和与其相接的
不同金属的电线在一端焊接在一起。但这种“简单”的设备对测量系统提出了许多挑战,包括需要放大、滤波和冷端补偿(CJC)。
的材料消耗,既节省资金又能保证产品质量。安装不正确,热导率和时间滞后等误差,它们是
(或补偿导线)输出端的一端,通过一个足够大的电容接地(条件许可时电容越大越好)。测量端接地法是将
金属丝接地。这种方法对高温漏电干扰有很好的预防效果。选用金属丝时应该选用耐高温且对
阻测温是基于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特性来进行温度测量的。
组成,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使用起来更便捷,精确度高,量程范围宽,抗振,适用于中高温温区。
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电子计算机等配套使用。直接测量各种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0℃-1300℃范围内液体、蒸汽和气体
要根据使用温度范围、所需精度、使用气氛、测定对象的性能、响应时间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等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