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价格优惠,型号齐全,可按样品定做,江南官方全站app下载_江南娱乐jn平台下载欢迎咨询选购。
始于2004年,专注温度压力流量领域特殊现场环境选型定制
全国咨询热线:010-52882318
联系我们

【 微信扫码咨询 】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热电阻

张杰院士卸任上海交大校长 林忠钦院士接任

时间: 2024-05-18 17:42:51 |   作者: 热电阻

  2006年11月27日,张杰由中科院基础科学局局长正式当校长,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交大最年轻的校长。

  今年,上海交通大学数千名毕业生听不到他们“杰哥”的毕业致辞了。这个“校长保留节目”已持续了整整10个学年。

  23日上午,随着中组部任免决定的宣布,张杰院士不再担任上海交大校长,由常务副校长林忠钦院士接任。

  2006年11月27日,张杰由中科院基础科学局局长正式当校长,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交大最年轻的校长。当年,交大“110岁”,如今过了“120岁”。十余年间,校长与学校一起成长发展,离任之时也仿佛毕业那样,为人称道。

  2016年7月2日,拍完集体毕业照,上海交大空天学院应届毕业生又竞相与校长张杰合影留念。徐瑞哲 摄影

  最近那个毕业季,在上海交大航空航天学院全班拍摄集体照时,“杰哥”居然踩着这个点赶到楼前。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发现,全校约30个院系3000名左右的应届本科生,空天学院只有一个毕业班仅23人,校长却在毕业致辞之前就来到他们中间。他们没放过这个机会与校长竞相合影,校长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说故事。

  张杰说,“钱学森就是你们的学长。”钱学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就读交大,最初选择了代表当时先进生产力的铁道专业;后来,当他发现日本人的飞机盘旋在中国人的头顶,最终转入新成立的机械工程院系下属“航空门”,开始了空天报国的无悔一生。

  对于张杰,这个高能量物理领域的科学家,这个中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也有他自己的无悔之选。

  2016年12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如何从研究型大学迈向创新型大学。张杰在报告中。图片来自:最好大学网

  “假如你1999年没有回国的话,现在会是怎样?”有一位当年与张杰在牛津大学共事的老友这样问他。张杰说,如果当年留英工作,就会失去祖国十几年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带来的许多机遇,失去实现自身梦想的许多机会。张杰说,自己的血液中,流淌的是物理学的“细胞”,这种物理基因既用于科学研究,也用来治理大学。

  1999年,张杰还在牛津大学从事高能量密度物理和X射线激光的前沿研究工作,父亲却不幸被检出癌症晚期。在病床边,张杰陪父亲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真正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刻骨铭心。于是,他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祖国,还有自己母亲的身边。

  父亲正是张杰的科学启蒙老师。张杰小学时就跟着父亲“自给自足”搞小发明。孵小鸡需要恒温箱,父子俩把孵蛋箱放在热炕上加热,利用“双金属片”受热弯曲的特性,做成温度自动控制开关。温度高了,双金属片一弯,连通通风,降低恒温箱温度;等降了温,双金属片恢复原状,通风停止,保持恒温。盐酸当时很贵,父亲就带着他尝试利用电解食盐来自制。食盐、水、废旧电池、橡皮气球、日光灯管、碎玻璃等,都成了实验材料和装置。结果,在制成盐酸同时,家里由于氯气漫溢,所有铁制物件都生锈了。这些童年时代科学实验的成败,让小张杰形成了对科学探索的强烈好奇心和信心。

  张杰如今成为一位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这也离不开母亲为他打下的外语基础。张杰上中学时正值国家特殊时期,学校并没有英语老师。有一天,张杰偶然收听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的英语教学节目,一天播送3次,早6点,晚11点,还有中午一次。由于自制收音机的收音条件不好,中午那次播送噪音太大,只能听早晚两趟。每个清晨,都是母亲把睡得正香的小张杰推醒学习;每个深夜,也都是母亲一次次把他的“瞌睡虫”赶走。由于没教材,张杰只能手抄笔录,于是他写信给电台,没想到电台真的寄来了英语课本。他说,至今在梦中,还常听见当时电台“广播英语教学”节目播出前的呼叫音乐。

  2014年9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在开学典礼上演讲。图片来自:新华社

  张杰在牛津大学时的科研团队,创造了一项X射线激光的世界纪录。X射线激光对于生命科学、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微观深层研究有重要意义。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追求在名为“水窗”的最佳纳米级波段上实现X射线激光的饱和输出,张杰领导团队在更短波长范围内成功获得了饱和输出,解决了打开“水窗”的主要难题。

  历经10年的海外研究生涯,1999年张杰回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他带领小组成员埋头于高能量密度物理的世界,创造性地利用强激光与“靶”相互作用,在小尺度内模拟太阳和恒星上发生的天体物理现象。

  然而,从2000年到2006年约7年里,他们的实验失败了很多次,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此时,甚至项目资助方都停止了对他们的支持。可张杰他们为了对科学奥秘的纯正追求,耐着寂寞坚持探索。

  终于,从2007年开始,他们拿出了让国际天体物理学界刮目相看的重大成果,在多个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上取得了关键进展,开辟了全新研究领域。比如2011年,张杰研究组及其合作者关于太阳耀斑物理机制的研究成果,入选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便是源于那7年甘坐冷板凳的成果。

  作为物理学家的张杰教授,也为交大其他科学家鼓起“磨剑十年”的那股勇气。2008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季向东教授带领他的暗物质研究团队加入交大,与清华大学研究团队一起,利用四川锦屏山隧洞2500米深的世界最深地下实验室,搜寻暗物质存在的证据。只有在这个实验室中,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屏蔽宇宙射线,创造观测暗物质的环境。

  季向东也问张杰,万一他们在地下实验室测量10年没有一点结果,怎么办?事实上,时至今日,全球范围内依然没有直接证据说明暗物质存在于当下。而张杰当时就表示,首先在极深地下实验室的理想屏蔽环境中一定会有不少物理发现,退一万步说,即使测量十年终无果,这些探索也是有意义的,因为他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科学家没有功利色彩的科学追求精神,这必将影响更多充满梦想、敢于追求的青年科学家。

  2015年7月5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闵行校区新体育馆举行。上海交大党委书记姜斯宪和校长张杰寄语,首次试点为毕业生颁发“德育认证”,并发布120周年校庆徽标。沈阳 摄影

  “我很庆幸自己在1999年决定回国发展。”张杰说,“如今我可以自豪地告诉孩子,自己不止是一位只会治学的教授”。上海交大校长任上,他将自己的科研活跃度维持在一个最低限度水平,全身心投入治校。

  很多教师记得,他担任校长对科研政策的第一项改革措施,就是取消对发表论文的现金奖励,有人担心这会影响教授们的科研积极性。可张杰认为,学术追求是大学灵魂,必须无功利目的,“咱们不可以为发表论文而做研究,而是应该出于探求未知,进行问题导向的研究,必须还科研的学术追求本质。”

  思变求新。面向国际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科研方向转变,使上海交大的学术水平连年进步,仅以论文计,全校SCI论文数和卓越论文数到2015年成为全国高校第一;国际论文总被引数,达到全国高校第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总项目数、总经费数、面上项目数以及青年项目数等都连续数年全国高校第一。张杰认为,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交大充分激发了的创新活力。

  与此同时,交大的文科建设也取得跨越式发展,文科竞争性科研经费在过去的10年里增长了5倍,2016年文科竞争性科研经费突破1亿元,跨入国内文科科研经费大体量高校的行列。

  而很多教师还记得,从张校长到任的第二个五年内,在薪酬体系改革方面,交大也启动改革,并持续努力,改革了教师的收入结构,在年收入提高的同时,将科研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平均比重减少到10%左右,从根本上确立了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才是创新型大学的第一使命。

  令他乐见的是,近年来交大在世界几大排名系统中的名次在快速上升,整体实力快速逼近全球百强。“延续这个发展形态趋势,到2020年,交大的主要学术指标可完全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张杰说。

  张杰喜欢引用一段冯友兰先生曾经的文字:“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

  张杰,中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第17届、18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张杰教授于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8年期间在英国牛津大学等国际著名教学、科研机构工作。1999年1月起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光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副所长,2003年任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局长,2006年11月起,出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张杰教授在X射线激光和强场物理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声望。他曾因其学术成就荣获激光聚变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爱德华·泰勒奖,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物理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奖、世界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物理学会饶毓泰物理奖、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等奖项。

  张杰教授是建国以来交大最年轻的校长。张杰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为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环境和有利的政策环境。他同时强调,大学之道的根本在于大学的使命和责任,大学要成为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创新源泉和引擎,大学要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四大体系“卓越的创新人才成长体系、科学技术创新体系、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社会服务创新体系”。张杰在学校倡导“对学术的追求、对学者的尊重”的校风,倡导“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致力于建设一种既具有”感恩与责任“、又充满”激情与梦想“的校园文化。张杰大力推动面向世界科学技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问题导向的研究,领导制订了学校未来10年的大学发展规划以及学术发展路线图,并有系统、有计划地推进了对学校学科发展的国际评估和综合评估,作为制订各学科发展规划的重要参考, 建立以学术为主导的更完善的评价和考核体系,同时推进大学行政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提高大学管理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致力于建设一个为师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以”制度激励“为核心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使交大成为一个”学生有充分的自豪感,教师有充分的尊严感,工作人员有充分的成就感“的大爱校园。

  张杰很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他认为,在学校构建一流大学乃至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高层次人才是最宝贵的战略资源。他在交通大学的人才队伍方面大力进行改革与创新,实施了引育并举、分类发展、并轨运行”三步走“的师资队伍体系改革。在他领导下,交通大学充满朝气和活力,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征途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办学理念与创新实践也正在为中国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提供重要的探索与经验。2014年10月16日,国际著名学术刊物Nature专门发表了交大的改革探索和实践经验,引起了国际高等教育界对中国大学改革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