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C合金相图其实便是Fe-Fe3C相图,铁碳合金的基本组元也应该是纯铁和Fe3C。
铁碳合金相图是研讨铁碳合金的东西,是研讨碳钢和铸铁成分、温度、安排和功能之间联系的理论基础,也是拟定各种热加工工艺的根据。
高温铁素体(δ-铁素体):因为δ-Fe是高温相,因而碳溶解于δ-Fe中构成的固溶体也称为高温铁素体,用δ 表明
奥氏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仍坚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
板条马氏体:在低、中碳钢及不锈钢中构成,由许多成群的、彼此平行摆放的板条所组成的板条束。空间形状是扁条状的,一个奥氏体晶粒可改变成几个板条束(一般3到5个)。
片状马氏体(针状马氏体):常见于高、中碳钢及高Ni的Fe-Ni合金中;当最大尺度的马氏体片小到光学显微镜无法分辩时,便称为隐晶马氏体。在生产中正常淬火得到的马氏体,一般都是隐晶马氏体。
回火马氏体:低温(150~250oC)回火发生的过饱和程度较低的马氏体和极细的碳化物一起组成的安排。
这种安排极易受腐蚀,光学显微镜下呈暗黑色针状安排(坚持淬火马氏向),与下贝氏体很类似,只要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才干看到极细微的碳化物质点。
特征:含碳量为6.67%,具有杂乱的斜方晶体结构;硬度很高,脆性极大,耐性、塑性简直为零。
特征:出现珍珠般的光泽;力学功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塑性和耐性较好。
珠光体(片距离450~150nm,构成温度规模A1~650℃,在光学显微镜下能显着分辩出来)
索氏体(片距离150~80nm,构成温度规模650~600℃,只要高倍光学显微镜下才分辩出来)
屈氏体(片距离80~30nm,构成温度规模600~550℃,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干分辩出来)
粒状贝氏体:过冷奥氏体在贝氏体改变温度区的最上部的改变产品。刚构成时是由条状铁素体兼并而成的块状铁素体和小岛状富碳奥氏体组成,富碳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或许悉数保存成为剩余奥氏体;也或许部分或悉数分解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珠光体或贝氏体);最或许部分改变为马氏体,部分保存下来而构成两相混合物,称为M-A安排。
特征:无碳化物贝氏体一般出现在低碳钢中,在硅、铝含量高的钢中也简单构成。
特征:它由马氏体在350~500℃时中温回火构成。其安排特征是铁素体基体内散布着极细微的粒状碳化物,针状形状已逐步消失,但仍隐约可见,碳化物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分辩,仅观察到暗黑的安排,在电镜下才干明晰分辩两相,可看出碳化物颗粒已显着长大。
特征:它由马氏体在500~650℃时高温回火构成。其安排特征是由等轴状铁素体和细粒状碳化物构成的复相安排,马氏体片的痕迹已消失,渗碳体的外形已较明晰,但在光镜下也难分辩,在电镜下可看到的渗碳体颗粒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