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不断坚持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既是一个关乎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关乎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行为、路线和方针的实践问题。坚持和完善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根据时代变化对党践行群众路线的能力和方式来进行创新和优化,是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想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保持长期执政的一宝,是百年大党继续创造伟大辉煌的重要历史经验。
党的历史上之所以出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等错误,最终的原因就在于党的工作脱离了实际,超出了党的自身发展所具备的能力。党的建设水平决定党的工作状况,而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工作从实质上来说就是群众工作,就是围绕群众利益和群众需要所进行的各项活动,党的群众路线决定了党的工作对象、方法、内容和价值。回顾党的群众路线形成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工作自觉到理论自觉和政治自觉的内在发展规律。
在党的工作自觉开展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年党的二大通过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首次提出“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这标志着党的组织在群众意识和群众路线年党的四大明白准确地提出把“以宣传为主的政治小团体”逐渐建设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群众性政党。同年10月扩大执委会决议案中又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1928年党的六大提出“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的重大论断,李立三在同浙江地区负责人谈话时指出,在总的争取群众路线之下,需要尽最大的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这是党的历史上首次正式使用“群众路线月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九月来信”中多次提到“群众路线”,明确要求筹款工作要“经过群众路线”,没收地主豪绅财产要“经过群众路线”,红军给养及需用品问题也要“渐次做到由群众路线去找出路”。古田会议上对工作中走群众路线作过专门指示,明确要求党的工作要“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这是党的历史上自觉结合党的工作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专门论述。“群众路线”的工作自觉既是一种实际要,也是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得到一定效果发展的实际表现,标志着党的建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党的理论自觉建设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年,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首次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在实际在做的工作中的运用进行了精辟概括:“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到底,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不是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到底。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是我们党第一次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的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理论与实践维度的全面概括,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的说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主动把党的群众路线从工作要提升到理论自觉,这是党的群众路线从自发、感性走向自觉、理性的关键一步,也是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一步,标志着党在理论和实践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在党的政治自觉发展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年党的七大上,将“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党的优良作风和中国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专门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全面论述:“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就是指导方法上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路线”。并且把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向人民群众学习等观点作为思想群众观点的重要内容。党的七大表明,党的群众路线从工作形态、理论形态走向政治形态,发展得更成熟与科学。党的群众路线一经全面形成,必将和党的军事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思想路线有机结合起来,真实形成党的军事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思想优势和群众优势,从而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持。正如所说:“有了坚固的明确的这些群众观点,才能有明确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
在党的事业伟大成就中坚持走群众路线。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党坚持走群众路线获得了巨大成功,取得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成就。随着党的历史方位和工作地位的根本变化,党的领导和执政面临新的环境、形势和任务,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全面执政时期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发展。1956年9月,在党的八大通过的《中国章程》对七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作了新的概括,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问题。八大党章指出:“党的领导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党能否把群众的经验和意见,经过分析和概括,系统地集中起来,变为党的主张,又经过党在群众中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变为群众自己的主张和行动,并且在群众的行动中对党的主张加以检验、补充和修正。”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根据改革开放实际,对党的群众路线再次作出更全面的表述,“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权威概括一直延续至今,并且在党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表现出持续强大的生命力。2013年6月18日,习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具体实际的要求,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这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又一次获得巨大发展,把新时代群众路线的认识与实践推向新的历史高度。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既是党的群众路线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也是党坚持走群众路线获得巨大成功的实践过程。从百年党史的不平凡历程中加深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与理解,更加准确地把握好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精神实质及其实践要义,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至关重要。
重视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群众路线就是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集中表现,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方略、策略、工作等全部活动与行为的价值基础和实践路径。群众路线的自觉程度和践行程度,决定着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的主要面貌。党在多大范围内和多大程度上影响群众,党的事业就会得到多大范围和多大程度上群众的支持,群众支持的范围和程度越大,党的事业发展就越有高度,前景就越广阔。党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把自己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党只有为了群众才能真正的完成自身存在的政治价值。群众路线之所以在党的事业中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根本来说是由党自身的价值立场和实践取向所决定的。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了捍卫自身科学的思想理论基础,就需要把这种先进的精神资源兑现成现实的政党认识与行动能力,并需要把这种能力自觉转换成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过程和价值追求。
把握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党的群众路线可以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认识论和实践论两个方面去理解。就认识论而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认为只有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实践的真正主体,是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真正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的哲学就是人的认识,从知行合一的角度来说,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党的哲学和党的认识,是党的历史观、唯物观、群众观的精神自觉和行动自觉,是党的精神特征和理论特征的客观现实表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坚持党的思想理论和党的哲学。群众观点是党的首要观点,群众立场是党的首要立场,群众路线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根本体现。就实践论来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实践是实现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唯一现实途径,没有实践就没有社会历史的变革和发展。社会实践的主体性力量是人民群众,坚持群众路线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实践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实践活动带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立场性,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上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物质化。党的实践活动的独特理论特征和主体特征,决定了党的物质力量结构的群众性立场与价值,群众路线既是党的力量的行为特征,又是党的力量的价值特征,党的行为和价值结构决定了党的实践方式和方法,群众路线因此也就成为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领会群众路线的实践要义。党的群众路线的政治内涵与力量特征,决定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党的政治和组织能力难题。一旦党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有效的政治与组织能力,党就能够有效掌握群众,获得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有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党就能够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自身的远大理想和价值追求。党的群众路线遵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意识形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知行合一,就是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科学化的重要来源与保证。党的群众路线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精神力量到物质力量的转化提供了可行的实现路径与机制,变成了党维护和团结群众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有了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有了群众力量和群众能力的积极支持,党的事业和奋斗就有了可行的物质基础,党就能够领导群众解决许多群众要解决的难题,通过解决问题党就能够得到广泛的民意基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形成和维护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理论优势和工作优势,正是凭借这些客观优势和力量,党才能够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砥砺前进,取得亘古未有的伟大历史成就。
群众路线是党在百年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最重要的经验总结,是党在认识和实践领域最高的智慧与力量。坚持群众路线就是坚持党的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就是坚持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和光明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发挥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作用。
重视党性教育,激发和增强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精神自觉。党性教育是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是人的“心学”。坚持群众路线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就是坚持人的“心学”。尊重群众路线的内在精神逻辑,就要强化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群众路线认识论本质决定其首先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马克思主义政党基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自我认识,这种政党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会变成一种自觉性的行动力量。所以,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意识越是发达,无产阶级政党行动的自觉性就会越强烈。始终格外的重视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就是在不断塑造和加强党的阶级意识,就是在激发和增强党行动的精神自觉和精神能力。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的社会规律来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带领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客观形势与自身利益,并为改变自身的命运采取积极的行动,同时,以群众路线的精神自觉,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革命。
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和强化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综合效益。走群众路线既是一种政治立场,也是一种政治能力,党的政治立场需要党的政治能力去加以维护和实现。没有相应的能力支撑,党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就会全部落空,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没法得到兑现。也就是说,走群众路线,需要同时解决好“软实力”和“硬实力”的问题,一方面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愿和态度,另一方面有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条件。领导十四亿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需要同时解决好政治过硬和本领高强的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端正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态度,加强自身政治能力和专业本领建设,实现坚持走群众路线的能力、价值、过程与效益的统一。习提出20字好干部标准,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就是按照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实际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大遵循这种政治逻辑和时代逻辑直接提出党的“八大本领”建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八大本领”基础上又提出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随后习又提出年轻干部要注重加强“七种能力”建设,并在政治局会议和全会上多次强调“政治三力”建设,明确要求党员干部自觉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加大组织保障,巩固和加强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物质力量。坚持走群众路线,只有依托党的组织驱动和支撑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公共空间范畴的政治关系,不同于私人交往领域的私人关系。政治关系就需要依据一定的组织原则和要求来规范,以确保这种关系的安全性和稳定能力。走群众路线本质上是处理党群、干群关系之前的政治关系,因此从性质上来说它是组织关系和组织行为,必须受到党的组织程序、组织制度、组织纪律和组织力量的规范与约束。党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一定要有一定限度的灵活性。如果环境变更,工作条件变更,党提出了新的政治任务,党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也必须有所改变。正因为组织经常面临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协调,所以要我们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扩大组织覆盖面,提高组织执行力,为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提供物质保障。
发挥制度约束,提高和增强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总体安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一方面需要得到党内制度的稳定支持,另一方面需要依托制度力量进行规范与约束。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既要求我们解决“坚持”和“不坚持”的矛盾,也要求我们解决“走好”和“没走好”的矛盾。习指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因此,完全解决“要不要”与“好不好”的问题,需要加强做群众工作、走群众路线的基础制度建设,用制度手段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安全、过程安全和内容安全。
注重纪律监督,防范和化解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潜在危险。加大对党的群众路线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激励和动员党的组织与资源下沉,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确保党长期执政、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的关键。习明确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防范和化解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潜在危险,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保持长治久安的关键。